在水質安全監測領域,揮發性有機物(VOCs)與半揮發性有機物(SVOCs)的痕量檢測始終是核心難題。這類物質即便濃度僅為微克/升甚至納克/升級別,仍可能對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造成長期危害。
吹掃捕集技術憑借“高效富集、無溶劑汙染、高靈敏度”的優勢,已成為飲用水與廢水監測中的“關鍵利器”,為水質安全築起嚴密防線。
在飲用水監測中,吹掃捕集技術是保障“舌尖上安全”的重要屏障。飲用水中常見的鹵代烴、苯係物(如苯、甲苯)等VOCs,多來源於消毒劑副產物或管網汙染,常規檢測方法難以捕捉其痕量存在。它的技術通過惰性氣體(如氮氣)持續吹掃水樣,將水中揮發性成分“剝離”並吸附至專用捕集管中,再經高溫解吸後導入氣相色譜或質譜聯用儀檢測,檢出限可低至0.1納克/升,滿足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中對VOCs的嚴苛限值要求。例如,在自來水廠的日常監測中,該技術可快速篩查出消毒過程中產生的三鹵甲烷,及時調整消毒工藝,避免“隱形汙染”威脅居民健康。

而在工業廢水與市政汙水監測中,技術則成為破解“複雜基質幹擾”的關鍵手段。廢水中不僅含有苯係物、鹵代烴等常規VOCs,還常混雜油脂、懸浮物、高鹽成分,傳統前處理方法易受基質幹擾,導致檢測結果失真。吹掃捕集技術通過“氣提-捕集”的物理分離方式,可有效規避廢水基質中的雜質影響,精準測定痕量汙染物。以化工園區廢水監測為例,該技術能快速檢測出廢水中的氯乙烯、二氯乙烷等有毒VOCs,助力環保部門追蹤汙染源,督促企業落實達標排放;在市政汙水處理廠,其還可監測生物處理工藝中產生的揮發性硫化物(如硫化氫、甲硫醇),為工藝優化與臭氣控製提供數據支撐。
如今,吹掃捕集技術正朝著“自動化、微型化”方向升級。全自動裝置可實現水樣進樣、吹掃、解吸的全流程無人操作,提升監測效率;便攜式設備則能深入汙染現場,實現應急監測“即采即測”,為突發水汙染事件的快速處置爭取時間。從保障居民飲用水安全,到助力工業廢水減排,它的技術以其痕量檢測能力,持續為水質安全監測提供可靠技術支撐,成為守護水環境健康的“痕量獵手”。